參與“人民大會堂”建設 48年榮獲多項大獎——記燕達在住長輩曾應斌的建筑人生
從故事中搜集歷史
在歲月中見證輝煌
1936年,曾應斌出生于四川省廣安縣(現廣安市)。1954年考入天津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作,后在北京凱勃建設監理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他48年如一日,堅守在建筑業務和技術一線,參與或主持建設的深圳海關聯檢大樓在1985年獲得基礎工程優質獎,深圳國貿大廈在1986年獲得基礎工程優質獎,武漢建銀大廈在1998年入圍全國魯班獎,北京三露廠在2001年獲得北京市優質工程獎,北大集會堂在2002年獲得北京市優質工程獎。本期,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燕達在住長輩曾應斌的故事。
曾應斌
參與“人民大會堂”建設 見證人民的力量
天安門廣場的西側,人民大會堂巍然矗立,陪伴著中國走過了60多年的風雨。它讓人銘記了許多知名建筑設計師的名字,但在磚瓦之中、地基之下,還藏著數以萬計默默無聞人們的汗水,曾應斌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8月,曾應斌回京后,正好趕上人民大會堂即將開建。于是,他馬不停蹄地進駐了人民大會堂項目。
對于這個中國建筑歷史上的奇跡,回憶當時的情景,曾應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多?!疤彀查T廣場上擠滿了人,就連晚上也都是人,集中力量干大事,10個月就建完了。能參與這項工程,我感到非常榮幸?!痹鴳笾?/span>要負責人民大會堂建筑模板和鋼筋施工流程方案設計并兼任實施工長。
正如曾應斌所說,人民大會堂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成果,是靠“人民的力量”堆砌起來的“奇跡”。1958年的中國要建成一個萬人大禮堂,困難重重?!叭嗣翊髸玫墓て诜浅>o張,要求還很高?!痹鴳笳f,“當時所有人,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工人,可以說是吃在天安門,睡在天安門?!?/span>
在設計方案提交之前,周恩來總理就提出要:“中而不古,西而不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經濟、安全、美觀?!敝泄仓醒胍裁鞔_發文,人民大會堂必須要在1959年的國慶節基本建成,底線是保證在1959年9月完工。人民大會堂設計稿敲定以后,立馬進入施工階段,第一個困難就出現了。“人民大會堂的地址在天安門廣場的西側,北京比較繁華的地方,這里住了很多老百姓?!?/span>參與搬遷的工作人員都感到了極大的壓力,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巨大的困難。
令所有工作人員沒想到的,是老百姓的覺悟。一場搬遷動員會過后,搬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居民陸續自動搬離了“祖宅”,只用10天時間,人民大會堂的建筑地址附近就“騰空”了。開始施工后,為了順暢設計與施工人員之間的溝通,設計團隊與施工團隊同住在施工現場,甚至許多人像曾應斌一樣,方案設計者同時也是施工工長。
然而,工程量巨大、人手短缺,困難重重,遠遠超過了預期。按照設計方案,需要向下深挖4米,才能挖到老土層,保證建筑地基的穩定性。但是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發現必須深挖到8米才會到達老土層。于是,就多出了20萬立方米的土方。如何解決這20萬立方米的新土方,又不影響工期呢?關鍵時刻,又是人民的力量。北京市發起了一項全國號召,全國人民接到號召后,很快便組建起一支“義務勞動大軍”,搬走了20萬立方米土方。歷史資料顯示,有超過30萬人次參加到此次義務勞動中。
1958年的10月6日,國慶工程辦公室發布的一條通知,又為大會堂工程潑了一盆“冷水”——現存鋼筋不足,如果鋼筋供應不到位,就會有停工的可能。曾應斌是鋼筋施工流程方案設計者之一,他深深明白,鋼筋是建筑的“骨架”,沒有“骨架”支撐,建筑怎么扛得住歲月雕琢。在“骨架”搭建上,絕對不能有一分折扣。人民大會堂特殊的政治意義和時代意義,也阻斷了進口鋼筋的道路。
工程指揮部再一次向全國人民求助。一批批鋼筋建材運進北京,保障了人民大會堂的工期進度。從1958年10月到1959年8月,人民大會堂僅用280天左右就完成了主體工程,高峰期現場工人超過1.5萬人。曾應斌還記得,人民大會堂竣工慶祝大會上,來參加的人把大會堂的大門“擠破了”?!暗教幎际侨祟^,大家都特別興奮?!比缃窕貞浧疬@些場景,曾應斌的神情依然“眉飛色舞”。
1958年至1959年,在參與人民大會堂工程之余,曾應斌還支持了北京天文館、上海閘北電廠沉箱工程、武漢長江大橋、重慶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包頭鋼鐵廠等重要工程。1960年到1979年,他完成了北京320米高的大氣污染檢測塔,還走遍了大江南北,在福建、湖北參加鋼鐵廠等工程建設;奔赴東三省地區,開展建筑施工技術調研。曾應斌在東北地區待了整整一年,最終寫出了一份混凝土、鋼筋等工程的施工總結,為當時國內開展建筑施工提供了借鑒性經驗。當時,曾應斌已經具備閱讀俄文、英文、德文專業期刊的能力,在國內“施工雜志”發表了多篇譯著。
南下加入深圳特區“建設大軍”
1980年8月26日,經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在深圳市境內劃出一定地域設置經濟特區。從漁村蛻變成經濟特區,意味著深圳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施工,但要去陌生遙遠的南方打開局面,誰的心里都沒譜,45歲的曾應斌又一次沖在了最前面。
1981年,曾應斌與幾個同事,帶著300元啟動資金,奔赴深圳,準備開辟深圳的科研、生產市場。剛剛到達深圳,曾應斌就發現,在城市基礎工程領域,這里早已是港商的天下。深圳由于毗鄰香港、交通便利,在利用外資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港商早已帶著雄厚的資金和國外的建筑技術,搶占了先機?!拔覀儧]有市場認知度,一開始自然也接不到項目?!痹鴳笈c同事們并沒有氣餒,反而靠著過硬的降水和鉆孔灌注樁工程技術,一步一鏗鏘,叩開了深圳建筑市場的大門。
第一個接到的項目是深圳羅福區一棟商業民宅的樁基和降水工程。面對來之不易的工程,曾應斌與同事們將多年的城鄉建設降水工程經驗都應用于此,出色地完成了項目。這座33層的商業民宅——海豐苑竣工時,還刷新了當年的“深圳海拔”。1980年,深圳特區剛剛成立時,全市最高建筑僅為兩座5層樓的水泥建筑。1983年12月,33層海豐苑竣工,將“深圳海拔”刷新到95.7米。
此后,建研院在深圳漸漸有了口碑和市場,曾應斌接到的項目也漸漸多了起來?!拔規缀跆焯於寂菰诠さ厣?,甚至24個小時連軸轉,兩個月瘦了20多斤?!痹鴳笳f,奮斗的日子雖然苦,但身體里好像有著用不完的力量,催促著自己往前沖。有一次,他在工地上爬高架,不小心摔了下來,一陣眩暈后,爬起來繼續干活?!昂髞?,去醫院檢查,發現摔出了腦震蕩,醫生讓我住院,但是工期緊、人手少,我拒絕了,又回到工地上繼續戰斗?!?/span>
1981年到1986年,曾應斌在深圳承接了14個項目的基礎施工和除水工程。在深圳羅湖口岸的德興大廈項目中,曾應斌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賺到了第一筆港幣,總計50萬元;深圳海關聯檢大樓和深圳國貿大廈分別獲得了1985年和1986年的“基礎工程優質獎”。
6年的時間,曾應斌帶領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小分隊成長為深圳基礎工程、降水工程以及地基加固的主力軍,其工程質量還得到了深圳建委的官方認可和好評。見證了深圳特區從小漁村變成摩天大樓林立的經濟特區,從零起步打開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深圳市場,曾應斌說自己算是當好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螺絲釘”。
20世紀90年代的“闖海人”
從東三省的黑土地到深圳的蔚藍海岸,從喧鬧繁華的上海到荒野萬里的新疆,到1986年,曾應斌已經奔跑了30年,把足跡印在了祖國建設和發展的大小項目上。從深圳回到北京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為曾應斌安排了相對舒適的崗位——國家建筑質量檢測中心旗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檢測雜志社總編輯?!皩懜?,編輯出版雜志,用不著到處跑了。但是我待了兩年,就待不住了?!痹鴳笳f自己更適合在技術一線待著。
1988年4月13日,為了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設立海南省的議案,同時通過了《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院內計劃像深圳一樣,開發海南的市場。我抓住了機會,又去了一線?!?/span>剛剛安穩兩年的曾應斌,又給自己找了件苦差事,成為初代“闖海人”。
《海南日報》曾經報道,在1990年人才大潮消退之前,海南庫存人才檔案有18萬份之多。外界把這段故事稱為“十萬人才過海峽”。這些奔赴海南的身影,走出了一種創造歷史的豪邁感,曾應斌就是十萬分之一。他去往???,擔任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海南科研設計主任兼中國建筑技術開發公司海南分公司經理,為海南島的開發與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海南期間,曾應斌以高于當地建筑承包商的投標價格,拿下了南洋大廈項目。當時,南洋大廈由南商投資,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招募建設方。曾應斌與許多當地的建筑承包商共同參加了招投標?!爱數氐墓窘o出了700萬元的報價,我給的報價是1200萬元。最后是我中標了?!痹鴳笳f,“人家說信得過,國字號的好口碑?!蹦涎蟠髲B落成后,成為了1994年之前,海南省的第一高樓。
正值海南開發建設的黃金時期,本地的項目已應接不暇,還有深圳的項目找上曾應斌。1988年至1993年期間,曾應斌往返于海南與深圳之間,在兩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建設者的汗水,在兩個經濟特區揮灑。
1994年,即將退休的曾應斌被任命為北京凱勃建設監理公司的總工程師。北京凱勃建設監理公司是全國最早參與監理試點的企業、全國首批59家甲級監理單位之一,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監理部。在凱勃公司內,曾應斌擔起了項目總控和培育新的建筑領域人才的任務,將自己近40年的工程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了年輕一輩。1997年,曾應斌正式在凱勃公司退休。
返聘發揮余熱建新功
有一句話就像是曾應斌的寫照: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生。曾應斌把一輩子都撲在了建設上,只想燃盡最后一滴蠟,發盡最后一縷光。辦理退休沒多久,他就接受了凱勃公司原崗位返聘的邀請。
返聘后,曾應斌仍舊兢兢業業地當好一名“建設者”。他組織實施了武漢建銀大廈、北京三露廠、北大集會堂等多個工程。其中,武漢建銀大廈是建行湖北省分行辦公大樓兼營業部、金庫,也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整棟大廈樓高52層,是全國銀行系統最高樓,是武漢市石材裝修投入最大、檔次要求最高的一項工程。該工程被列為“武漢市的樣板工程”,1998年入選為全國魯班獎參評工程之一。
位于東城區永生巷4號的北京三露廠則孕育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大寶SOD蜜。大寶品牌系列化妝品就是在這里發家,然后走向全國的。2001年,北京三露廠被評選為“北京市優質工程獎”。歷經數十年歲月雕琢,北京三露廠已經煥發出時代活力。這棟北京市優質工程經過更新改造后,如今已經變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園區——詠園。曾應斌負責監理的北大集會堂也于2002年,獲得了“北京市優質工程獎”。
直到2005年,年近古稀的曾應斌才徹底退居二線。從1956年參加工作到2005年完全退休,48年的時間里,曾應斌參加或者主持的工程項目多達50余個,平均每年都會完成一項大工程。在支持項目建設的同時,曾應斌還一直堅持總結經驗,進行學術研究,主編過《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驗收規程》,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他參加了國家基礎施工及驗收規范的編制,并在建筑領域雜志中發表過多篇署名理論文章,豐富了中國建筑工程基礎建設的知識體系。
“歲月崢嶸,青春無悔,奮斗當時,壯心不已?!?023年,已經86歲的曾應斌用16個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他在一篇隨筆中寫道:“我是祖國培養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一直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往無前的普通建設者。我以獻身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為光榮,以能成為一名平凡的建設者感到幸福。我以小草精神,獻身祖國。山有多高,我就長多高;地有多深,我就長多深。從海岸走到邊疆,我的雙腳走遍四方,到處都是我的‘家鄉’。前面是一片片原野,身后是一棟棟廠房?!?/span>
曾應斌的一生,就是這樣,戰斗著奔向前方。直到今天,他依舊關注著中國建設與發展??吹缴鷳B環保、萬物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看到以“一帶一路”為紐帶、互通有無、共同繁榮的風景,看到和平共處、協同發展、沒有霸權主義的未來。曾應斌激動地說:“我雖然年邁,卻志在千里?!?/span>
他深深期待,這個數以萬計人民建設起來的新中國,穩健有力地走向中華民族的“強國時代”。
年輕時,張樹發在部隊里訓練汽車兵,為部隊培養了大批軍官和技術人才,22年軍旅生涯,多次立功受獎;中年轉戰金融圈,為中國金融電子化作出了貢獻;退休后也不閑著,拾起了年輕時不敢想的愛好——臺球。張樹發總說:“活著,就該讓自己高興起來?!?/span>其實,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狀態,張樹發專注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努力改變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變成“真金”,在哪兒都能熠熠生輝。下期,我們將為大家分享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故事。
新聞動態
- 2024-01-23
在住長輩心中“十全十美”的燕達?。ㄕ垯M屏觀看)
- 2024-01-19
銀齡歡聚賀華誕 滿堂皆是長壽仙——2024燕達首場集體生日會
- 2024-01-18
歲寒團圓近新年 燕達情深暖人心
- 2024-01-16
參與國防建設榮立三等功 汽車老兵中年“轉戰”金融圈——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流金歲月
- 2024-01-13
京腔京韻唱響燕達 國粹風華閃耀銀齡
- 2024-01-11
逐夢軍營酬壯志 埋頭苦練是第一 ——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軍旅生涯
- 2024-01-10
她說:我就在燕達終老,哪兒也不去了
- 2024-01-05
參與“人民大會堂”建設 48年榮獲多項大獎——記燕達在住長輩曾應斌的建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