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益友樂相聚 翰墨飄香筆傳情——燕達在住長輩李力生書畫展暨書畫交流筆會
燕達養護中心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的養老社區文化氛圍,豐富在住長輩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長輩們搭建一個展示才藝、交流藝術的平臺。2023年12月19日,養護中心在燕達老年大學書畫室隆重舉辦了李力生書畫展暨書畫交流筆會活動。喜愛書畫藝術的長輩們歡聚一堂,赴了一場書畫藝術的盛宴,盡情感受文化與藝術的熏陶,暢享精彩晚年生活。
上午9點半,長輩們慕名而來,書畫室內座無虛席,其樂融融。長輩們互相進行藝術交流,在書畫的世界中找尋共鳴與進步,共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本次書畫展共展出了李力生的37幅書畫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智慧,展現出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深厚造詣。觀展的長輩們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駐足欣賞,并不時發出贊嘆之聲。
現場,李力生爺爺向前來參加作品展的書法愛好者表示誠摯的感謝,并與大家分享了他與書畫結緣的故事。年少時的李力生夢想當一名飛行員,但在一次體檢中他被診斷患有肺結核,不得不休學三年。飛行員夢想破滅、心情沉重的李力生在親人的關懷和影響下,逐漸對美術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每天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學習美術,心靈手巧的他學會了剪紙、畫畫,作品還時常在《北京晚報》上發表。
生活關閉了一道門,卻又向李力生開啟了一扇窗。三年后,身體恢復健康的他一舉考進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大學四年,李力生勤學苦練、成績優異。1964年,他被提前到學校來挑選人才的《解放軍畫報》相中,從此進入人民解放軍的大熔爐。那時《解放軍畫報》許多報道的大字標題都是從毛筆字帖上剪字拼湊,或者用鉛字排版,缺少自己的書法家結合報道內容用毛筆字書寫標題。
當時的畫報社社長、著名攝影家高帆下決心培養李力生,并為他學習書法提供了諸多便利。沉甸甸的擔子壓在了李力生的肩上,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從此一頭扎進了書法的海洋。進入書法的海洋后,李力生不知疲倦,勤于臨池,數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潛心鉆研,取得了驕人成績,成為了書法名家。如今,已87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每天完成一幅繪畫和一幅書法作品。
2019年,李力生和愛人——總政歌舞團著名鋼琴演奏家章培文入住燕達養護中心安享晚年,他非常喜歡這里優美的園區環境以及濃厚的文化氛圍?,F在,他每天除了堅持鍛煉外,就是在家里畫畫、寫字、欣賞窗外的美景,生活過得舒適安逸。李爺爺說:“大家一定要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豐富起來,精神富足、心情愉悅、身體健康,老年人也能像年輕人一樣朝氣蓬勃、有活力?!毖噙_老年大學開設有書法、繪畫、舞蹈、手工等40余門課程及社團活動,長輩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參加,暢享豐富多彩、充實有趣的晚年時光。
為了支持燕達養護中心的文化建設工作,營造濃厚的養老社區文化氛圍,李力生爺爺還多次向燕達老年大學無償捐贈了他的藏書及書法作品。常務副總經理崔凱在活動現場向李力生爺爺頒發了榮譽證書,并代表養護中心對他的慷慨捐贈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養護中心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長輩們的關心和支持,我們也會不斷提高我們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長輩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讓長輩們在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中,樂享美好金色年華!”
書畫交流筆會現場,李力生爺爺以筆會友、以墨傳情,當場創作了多幅書法作品,并將其贈送給前來參會的書法愛好者,盡展書法名家的魅力與風采。一幅幅構思巧妙、寓意深遠的書法作品躍然紙上,或蒼勁有力、或雄健灑脫、或行云流水,讓大家在感受傳統書法藝術獨特魅力的同時,也激發廣大書法愛好者對書法藝術的研學熱情。獲得墨寶的長輩們紛紛表示感謝,并表示將珍藏這些作品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激勵自己不斷精進技藝。
名師益友樂相聚,翰墨飄香筆傳情。通過本次活動,長輩們欣賞名家作品,相互交流、切磋技藝,在歡樂友好的氛圍中抒發情感、增進友誼,充分展現了燕達養護中心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展現了燕達長輩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精神風采和積極樂觀、友好和諧的精神風貌。
未來,養護中心會繼續秉承“為老服務”的初心,全力以赴做好養老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讓長輩們生活幸福、精神豐盈,樂享晚年美好時光,綻放人生璀璨華彩!
新聞動態
- 2024-01-23
在住長輩心中“十全十美”的燕達?。ㄕ垯M屏觀看)
- 2024-01-19
銀齡歡聚賀華誕 滿堂皆是長壽仙——2024燕達首場集體生日會
- 2024-01-18
歲寒團圓近新年 燕達情深暖人心
- 2024-01-16
參與國防建設榮立三等功 汽車老兵中年“轉戰”金融圈——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流金歲月
- 2024-01-13
京腔京韻唱響燕達 國粹風華閃耀銀齡
- 2024-01-11
逐夢軍營酬壯志 埋頭苦練是第一 ——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軍旅生涯
- 2024-01-10
她說:我就在燕達終老,哪兒也不去了
- 2024-01-05
參與“人民大會堂”建設 48年榮獲多項大獎——記燕達在住長輩曾應斌的建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