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桃李 國樂花開香滿園——記燕達長輩吳俊生的藝術人生
從故事中搜集歷史
在歲月中見證輝煌
翻閱時光名片,吳俊生歷任過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琵琶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創作部部長、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專業副校長等職務。1993年,他榮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頒發的終身制“政府特殊津貼”。2022年,他的名字被選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人物言志》,也曾以“杰出人士”身份赴美傳播中國民族音樂。這些點綴過人生的高光,對他而言只是一段經歷。沉淀此生,他始終舍不掉的身份僅有“琵琶演奏家”而已。他曾懷抱一把琵琶,走過大江南北,跨越山河海洋,用民族音樂,與這個世界“對話”。本期,我們將為大家分享燕達長輩吳俊生的故事。
吳俊生
古韻流芳潤心田 悠悠民樂伴童年
1938年6月20日,吳俊生出生在河北省武清縣城關鎮(現天津市武清區城關鎮),但他的祖籍卻是浙江紹興。或許是因為祖籍為江浙一帶,絲竹之鄉的血液在身體里翻騰,幼年吳俊生就對民族音樂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
在京杭大運河漕運發達的背景下,武清地區受到南北文化的沖擊和濡染,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藝術特色,尤其是曲藝文化獨樹一幟。近現代以來,武清深厚的文化底蘊哺育了在梨園界享負盛名的數十位名家,例如評劇的“四大名旦”之首李金順、韓派創始人韓少云、河北梆子名角崔靈芝、京劇趙派創始人趙燕俠等。血脈力量和地域熏陶共同孕育了吳俊生的民樂根基。
叔叔吳瑞是最早關注到吳俊生音樂天賦的人。在吳俊生7歲那一年,吳瑞便帶著他開始接觸京胡。在經典國粹京胡中,吳俊生初窺民族音樂的魅力,卻沒有止步于此。一年以后,他又開始學習竹笛和簫。
吳俊生的音樂啟蒙老師吳瑞
中國笛子用天然的竹子制成,因此也被稱為“竹笛”。竹笛發音動情、婉轉,有如“龍吟”“鳳鳴”,古人也將其稱為“蕩滌之聲”。因此,原來笛子的名字寫為“滌”,這“蕩滌之聲”也激活了吳俊生的民樂靈魂。“作為一個民族音樂從業人,通百家是基礎,專一家是傳承,我們的民樂包容萬緒?!?/span>吳俊生坦言,這段笛簫的學習經歷雖然不長,但為其日后鉆研民樂提供了很大的支撐和助力。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和平入城,平津戰役結束,華北人民陷入一片歡騰,各地解放軍的文藝宣傳隊伍、秧歌隊等也掀起一股歡慶熱潮,民樂演出隨處可見、可聽、可感。這繁衍于華夏大地、誕生于群眾之中的音樂,表達著人民樸素而熱烈的情感。吳俊生回憶,金石絲竹之聲不絕于耳的歡樂場景,加深了他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向往。
7—13歲的吳俊生幾乎每日都與民樂為伴,京胡、笛、簫、嗩吶、鼓、笙等民族樂器,他均有涉獵?!皩W得雜,也不是很精,但那時候只覺得十分歡喜?!?/span>
榮獲天津市中學生國樂大賽一等獎
1951年,吳俊生去往天津念中學,在學校就讀期間,加入了陳嘉瑞先生組建的“天津市第三十三中學民樂團”,主奏竹笛、嗩吶和打擊樂器,并根據樂隊需要變換樂器,也開始對民族音樂有了初步的系統概念。此時的吳俊生隱約感覺到,這或許就是自己想要追尋的道路。
民樂團里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更有一群熱愛民族音樂的伙伴。對吳俊生而言,他們是老師,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天津念中學這段時間,是我突飛猛進的成長時期,使我初步了解了民族音樂?!眳强∩駱穲F在一場場演出中學習、磨礪,先后師從天津市人民藝術劇院著名北派竹笛演奏家劉管樂先生和中央音樂學院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先生,同時也結識了琵琶演奏家沈勸先生。
1957年,臨近高中畢業的吳俊生去參加了天津市中學生國樂大賽,憑借嗩吶獨奏,在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直到今日,吳俊生清晰地記得大賽的獎金有4塊錢,還有4塊錢帶來的豪華“慶?;顒印??!澳憧隙ㄏ胂蟛坏?,4塊錢能做多少事情?!闭勂疬@段經歷,吳俊生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1957年 吳俊生參加了天津市中學生音樂比賽 憑借嗩吶獨奏獲得一等獎
當時,一同去參加國樂大賽的有20余名伴奏小伙伴。比賽結束后,手捧4塊“巨額”獎金,又臨近畢業,吳俊生決定和大家一起去慶祝一下。如今看來微不足道的“4塊錢”,在當時卻包含了20多個人的北寧公園門票、往返車費、聚餐零食以及購買膠卷的費用。對于吳俊生而言,更多的是承載了那個夏天的快樂,他把當時拍攝的照片帶回去自己沖洗出來,并留存至今。
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深耕民族音樂領域
1957年,吳俊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并決意要在民族音樂領域耕耘。在選擇主科專業時,他非常堅定地將琵琶作為自己的主修專業?!懊駱废档膶W生有必修科、主科和副科之分,學音樂的都要學,例如我的主科是琵琶,必修科目是鋼琴,副科可以選擇同專業的姊妹樂器,如古箏、二胡、琵琶等。在接觸過很多民族樂器后,我最后決定把琵琶作為主修樂器?!眳强∩f。
1957年臨近高中畢業 吳俊生手彈琵琶與同學們一起歡唱《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吳俊生期待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彈奏出讓“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名曲。
入學以后,吳俊生師從浦東派琵琶大師林石城教授。林石城幼年隨父學民族樂器,1941年畢業于中國醫學院,后在上海行醫,漸成滬上名醫。但是同年,他也成為琵琶“浦東派”第五代宗師沈浩初先生的唯一入室弟子,成為浦東派第六代正宗嫡派傳人,盡得浦東派精華。當時,林石城對中醫、西醫融會貫通,善治許多疑難雜癥,行醫收入頗豐,家道殷實,但林石城先生卻說:“好大夫千千萬萬,沈師的傳人只有我一個,不能讓浦東派從我手上斷絕”,立下了“棄醫從樂”的志向。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聘請他北上任教,他毅然關閉了自家診所,將整個生命和全部身心,都奉獻給了琵琶,奉獻給中國民族音樂教育事業。
在吳俊生的記憶中,林石城先生有高超的演奏技藝、廣博的藝術修養和傳統文化素養,他在教學中對琵琶流派全面兼顧融會貫通,打破了一門一派的局限。同時,他還有全面的學科理論知識、一絲不茍的嚴謹學風以及高尚的人品。林石城先生用他超常的親和力、號召力,如海般寬廣的胸懷和不計名利的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拔以诹窒壬砩蠈W到的不只是琵琶技藝,還有音樂人的風骨?!眳强∩f。
與普通大學的群課相對,音樂學院的專業課程多為一對一教學,因此每一節專業課想“偷懶”是不可能的?!罢n上的時間都差不多,真正的差距是在課余時間拉開的?!眳强∩f。正如人們常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個能成為大師的人,往往都在無人問津處默默努力。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的時候,吳俊生就總是比別人多練一會兒,本身就具有音樂天賦的他,加上后天的勤奮,琵琶技藝提升很快。
吳俊生“練功”從來不只是練時長,他更擅長用“巧勁兒”,總是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一個“練”字就練出了大學問。練習琵琶要走過的關卡很多,手型、力度、耐力等都必不可少。琵琶演奏者左右兩手要呈半握拳狀,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與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時,眼睛看不見手心為宜,兩只手的中小關節都呈彎曲狀,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彎曲成半圓形,兩個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間拈一粒黃豆,手虎口呈現圓形,也就是所謂的“龍眼指法”的形狀。
常年練功琵琶的演奏者,手指關節最容易損傷。吳俊生抬起雙手,主要關節都已經突出變形,練功的“勛章”就刻在十指之上?!艾F在手不行了,但有條件還是會彈?!碑斦嫘南矏垡患挛飼r,它會融入自己的生活,數十年來,琵琶早已成為吳俊生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業精于勤,荒于嬉。吳俊生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他盡得林石城先生真傳,后又師從蔣風之教授,研修平湖派琵琶演奏藝術。中國近代民族音樂史上有“海派”(浦東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兩大流派,吳俊生則集兩家之長,在兼容并蓄中,走出了自己的琵琶技藝路。
春風化雨潤桃李 百葉深處起芳華
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走過的新中國,經過十余年休養生息,國力漸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復興也提上日程,急需要大量的文化藝術人才,豐腴文藝界力量。而這些高端文藝人才必然要從高校產生,作為中國最高音樂學府的中央音樂學院更是重任在肩。
1962年,臨近畢業的吳俊生做了人生中一個重大選擇:留校任教。根據他的個性是喜歡到演出單位,在舞臺上做演奏家,但是學校師資缺乏,希望他能留在學校任教。吳俊生思量再三,希望能用自己燭火之力,為祖國積蓄人才。于是畢業后,他選擇留校教課,成為一名民樂老師,高高興興地走上了教學崗位。
1963年,國家提出要建立一所專門培養民族音樂人才的中國音樂學院。因為這是關系中國民族音樂再現輝煌的一件大事,全國頂端的音樂力量短期內快速在京集結。1964年9月24日,中國音樂學院成立。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北京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專業的各學科帶頭人和馮子存、趙春峰、曹正、蔣風之等頂尖級民族音樂家會聚一堂,支撐起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座培養民族音樂高級人才的大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一同并入中國音樂學院,吳俊生也轉戰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入職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老一輩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附中人才的培養。他們說:“附中的學習就像樹的根,房屋的根基,根不深如何長成參天大樹!基不固,如何能蓋起萬丈高樓?”跟十一二歲到十八歲的少年兒童打交道,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民族音樂的種子。一個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在人前自我介紹時,總是自豪地說“吳俊生,小學教員”。
中國音樂學院及其附中在建校后不久就停辦了,直到1980年才復校。“當時的條件相當簡陋,一棟東西樓,幾座板棚房,僅有的方寸之地,周圍環境雜亂,師生的教學和學習都受到干擾。就算在這樣的環境里,老師們也不怕吃苦受累,培養的學生水平都不低?!眳强∩f,他有很多優秀的學生,都是在這段時間嶄露頭角。受教于吳俊生5年的陳一涵就在1989年奪得了ART杯中國器樂國際大賽三等獎。
吳俊生是個自豪且認真的“小學教員”,為了教好學生,他把課內課外的時間都搭上了?!盀閹煵蝗菀?,但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干,學生像幼苗,我為他們澆水、施肥,看著他們茁壯成長,將來成為民族音樂脊梁,我心里歡喜?!?/span>吳俊生說。在教學上,吳俊生也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說,一首曲子,大的布局,學生要按照他教的彈,一些指法韻味可以不按他的意志留給學生們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吳俊生主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的愛人蔣青是我國老一輩著名二胡演奏家蔣風之的女兒,也是造詣頗深的二胡演奏家。兩個女兒分別跟著父母學習了多年的琵琶,后來又都改弦更張。難得的是,吳俊生沒有反對。他說,教育宜疏導不能強制,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
吳俊生和夫人蔣青教授演出前合影留念
一名曾經聽過吳俊生課程的學生杜建峰在回憶錄中寫到:“兩個多小時的授課,使我對琵琶這門樂器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讓我感受到琵琶這門樂器的魅力?!?/span>與吳俊生相遇的兩個多小時,杜建峰深深感受到了人們常說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道理。1962年10月,杜建峰畢業留校,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吳俊生用一堂課,為教育界留下了一個音樂人才。
34年的教學生涯中,吳俊生培育的桃李滿天下,為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琵琶演奏和教學人才。其中,有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光華,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強,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孫維熙教授,中國琵琶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歌劇院民族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琵琶演奏家邵榮久,中國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女子十二樂坊”團長石娟,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周慧,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任宏,中央民族樂團、首席董曉林,著名琵琶演奏家林霞,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張鐵,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趙潔等。這些人在不同地區、不同單位,成為了中堅力量。
1962年,24歲的吳俊生以優異成績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并留校任教,成為了一名民樂老師。雖然教書育人占據了吳俊生的大部分時間,但這并不能阻止他對于藝術的追求。只要能擠出時間,他就會進行民族音樂創作、演出。吳俊生一手教育一手創作,為中國民族音樂事業鞠躬盡瘁,作為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流傳世界各地,深受人們喜愛。下期,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燕達長輩吳俊生的故事。
新聞動態
- 2024-01-23
在住長輩心中“十全十美”的燕達?。ㄕ垯M屏觀看)
- 2024-01-19
銀齡歡聚賀華誕 滿堂皆是長壽仙——2024燕達首場集體生日會
- 2024-01-18
歲寒團圓近新年 燕達情深暖人心
- 2024-01-16
參與國防建設榮立三等功 汽車老兵中年“轉戰”金融圈——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流金歲月
- 2024-01-13
京腔京韻唱響燕達 國粹風華閃耀銀齡
- 2024-01-11
逐夢軍營酬壯志 埋頭苦練是第一 ——記燕達在住長輩張樹發的軍旅生涯
- 2024-01-10
她說:我就在燕達終老,哪兒也不去了
- 2024-01-05
參與“人民大會堂”建設 48年榮獲多項大獎——記燕達在住長輩曾應斌的建筑人生